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董扬:谈谈跨界造车

2021-04-30| 发布者: 胶州百科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谈谈跨界造车来源:董扬汽车视点董扬......
赚钱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谈谈跨界造车

来源:董扬汽车视点

董扬

刚刚参观过当前世界最大规模的汽车展:上海车展,有两点印象非常深刻,一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创新如火如荼,二是新进入汽车行业的整车和零件企业成绩斐然。

出于职业习惯,历来看车展,我都是以看新技术为主。在这次上海车展上,中国品牌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展出的新技术令人眼前一亮:一是新成果多。众多中国品牌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都展出了上一次车展未展出的新技术,而且很多新技术已进入使用量产阶段。二是新技术水平高。如蔚来即将装车的激光雷达、华为的域控制器、地平线的芯片、上汽零束的SOA平台,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三是技术进步速度快。拿本次车展和上一次车展对比,中国品牌整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外国品牌,特别是那些国际传统造车大公司。就此笔者愿意预言:以本次上海车展为转折点,今后车展中国品牌展台会比外国品牌展台更好看。

这一次上海车展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转变,这就是豪华车展台不再像以往那样人满为患。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另有原因,是因为消费者把关注点从豪华配置更多转向了新技术。

几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一直受到这样的诟病:中国汽车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注重创建中国品牌。2003年有一期央视的《对话》栏目,竺延风董事长讲“搞自主创新要耐得住20年寂寞”,并因此还受到了一些人的围攻。现在回想起来他说得真对,而且预料得很准确。笔者一直以为,中国汽车人与其他制造行业的从业者相比,是同样的艰苦奋斗,同样的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汽车技术更复杂,创新周期长,所以创新成果会展现得更晚。

在这次上海车展上,新造车势力表现抢眼。蔚来、小鵬、威马等都展示了新产品和新技术。此前不久,小米宣布要造车。百度宣布与吉利合作造车。华为多次宣布不造整车,而很多人并不相信。恒大、宝能等房地产大企业也一直高调宣传自己的造车计划。最令世界汽车产业瞩目的恐怕是苹果也要造汽车。最近笔者被媒体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跨界造车?对此笔者的看法是:

第一,汽车产业体量大、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中国汽车产业还有将近一倍的市场增长空间。所以在其他如互联网、房地产产业已获得成功的企业,希望转型到汽车产业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汽车产业自身也处在技术转型与服务转型的新阶段。电动技术、智能网联技术和互联网服务模式,正在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前述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模式优势的企业,转型进入汽车行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第三,转型进入汽车行业,没有钱是不行的,只有钱也是不行的。有人认为电动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汽车产业的门槛。对此笔者是有异议的。我认为电动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的加入,只是增加了汽车的赛道,而并没有降低汽车产业的门槛。今年初,四个昔日世界著名的汽车企业合并成为一个企业,就充分说明了当今汽车产业竞争之激烈。因此,成功转型进入汽车产业的条件是,不但要有钱,要有电动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要会使用互联网带来的直接服务模式,还要有传统汽车行业的质量控制与供应链控制能力。

第四,对于跨界造车,汽车产业应该持开放的态度。新造车势力的跨界造车,肯定会增加汽车产业的竞争强度。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汽车产业发展的初心和使命,是为社会和用户造好车,让用户用好车。如果跨界造车者能够带来新的技术和基因,能够为用户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没有理由反对。如果有的跨界造车者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他就很难从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行业胜出。另外我们这些原本就在汽车行业的“传统势力”,也需要尽快掌握电动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掌握互联网的销售服务模式!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玫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胶州百科网 X3.2  © 2015-2020 胶州百科网版权所有